为民爱心融坚冰---记河南省杞县人民法院五里河女子法庭庭长李艳云

bet365体育官网网址/公仆楷模2012-11-23 01:00:00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为民爱心融坚冰---记河南省杞县人民法院五里河女子法庭庭长李艳云

为民爱心融坚冰
——记河南省杞县人民法院五里河女子法庭庭长李艳云
李冰

  “我甘愿当那孺子牛,拉一辈子车。”
  
  2008年11月,杞县人民法院成立河南省开封市法院系统首家女子法庭五里河女子法庭,初衷是充分利用女同志特有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全力打造一张新时期民调工作的“新名片”。经过层层选拔,李艳云等4名女同志被推到了女子法庭的岗位前沿。
  
  法庭下辖三个乡镇,20万人口,纠纷多、成因复杂。在女子法庭挂牌成立前,不少同事都为几个女同志悄悄捏了一把汗;也有群众表示,几个毫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怎么能处理这么多纠纷?然而,重压之下的李艳云没有退缩,娇弱的身体迸发出惊人的能量。上任伊始,她便一鼓作气,调解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邻里纠纷。至今,辖区还广为流传着法官为群众“拉板车”的故事。
  
  原告孙铁成与被告孙铁柱两家东西相邻,原告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要求被告将一条经过自己房屋后、被告院内的南北走向的土沟填平,并赔偿自己房屋损失1万元。通过进一步的走访,李艳云了解到双方因为宅基地纠纷积怨已久,还打过两次架,有人住院、有人被拘。李艳云敏锐地意识到原、被告双方不像是在打官司,倒像是在斗气,如果不从源头上真正化解,案件的走向只能是无休止的诉讼,稍有不慎,还会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为了尽快、彻底地解决双方矛盾,李艳云多次奔波于原、被告家中,在认真帮他们核算诉讼成本,直陈利害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原告娓娓讲述“三尺巷”的故事,讲为人处世宽容之美;对被告讲远亲不如近邻、讲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李艳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双方当事人牢固的心理防线有了些许松动。李艳云紧紧抓住这个细微的变化,趁热打铁。1次、2次、3次……在长达13次的奔走后,原、被告双方终于在这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傍晚达成调解协议:原告放弃赔偿请求,被告同意将沟填平。
  
  为防止当事人反悔,次日一大早,李艳云便冒着严寒来到当事人家中,现场监督他们履行调解协议。不出李艳云所料,长期的积怨使得他们一时之间都拉不下面子。看到这,李艳云不等不靠,主动到村民家中借来板车,拿上铁锹就到村边的坑塘拉土。看着娇弱的身影在寒风中吃力地铲着冰冻的硬土,双方当事人满脸愧色,立即冰释前嫌,上前帮忙。临近中午,这条长期困扰纠纷双方的“鸿沟”被彻底填平。在场的不少老人都说:“像李法官这样的好‘闺女’,上哪找啊!”谈及铲土拉板车,李艳云笑呵呵说道:“只要能帮群众解决问题,我甘愿当那孺子牛,拉一辈子车。”

  “要让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党的关怀、司法的温暖和社会的正义!”
  
  “屈死不告状,饿死不做贼,群众只有遇到天大的困难,受到承受不了的委屈,才会诉诸法律。他们是带着对法律朴素的信仰来到法庭的。作为人民法官,必须把群众的事儿放在心上,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受到党的关怀、司法的温暖和社会的正义。”长期奋战在基层审判一线的李艳云对基层群众的司法心理有着准确的把握。
  
  今年10月16日,看着驱车数十公里费尽周折前来看望自己的李艳云,五里河镇小河寨村年逾七旬的江金枝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妞,这半年你都来看俺3次了,每次还带这么多礼物,俺承受不起啊!这几天你大爷(江金枝的老伴赵传新)去世了,俺的心都死了!”看着伤心欲绝的老人,李艳云的视线不禁模糊了起来……
  
  今年2月,江金枝夫妇的3个儿子因家庭琐事撕破脸,不再履行赡养协议。一时间,体弱多病、失去劳动能力的两老人陷入了生活的困境。无奈之下,江金枝一纸诉状,将3个儿子告上了法庭。
  
  立案当天,李艳云就来到老人家中,当她听到身患脑血栓、卧床不起的赵传新老人紧一阵慢一阵的痛苦呻吟声;看到拄着拐杖、满头白发的江金枝老人充满期盼的眼神,一股莫名的酸楚顿时涌上她的心头。李艳云转身去了屋外,偷偷擦去眼泪,努力平复好情绪后,才进屋了解情况。
  
  李艳云深情地对江金枝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尽快帮您解决问题。如果调解不成,我就在大爷的床前开庭!”
  
  此后,李艳云每天一大早就来到村里,一次次到三被告家中耐心地做工作。第6天,还没等她来到村里,三儿子就主动把赡养费送到了母亲手中。第9天,大儿子也把赡养费交给了母亲。可二儿子那边却迟迟没有动静。
  
  老人的二儿子不善言谈,每次李艳云来到他家,他的妻子就不停地数落公公婆婆不给其带孩子、分家不公等种种不是,甚至放下狠话,如果给他们赡养费,他们两口子就离婚,非把赵家整“零散”不可。
  
  看着年龄和自己相差无几的江金枝二儿子的妻子,李艳云语重心长地说:“大姐,赡养老人不仅是法定义务,更是儿女对父母孝心的表达。常言说,丝丝白发儿女债,不养儿不知报娘恩。现在你们也做了父母、养了儿女,如果不知道知恩图报,你公公婆婆的今天也许就是你们的明天。”话不多却一针见血,说得江金枝二儿子的妻子无言以对。
  
  李艳云趁热打铁:“这起案件如果调解不成,我就在你们村小学内公开审理,让你们的街坊邻居都来听听你们的‘孝心’,给你们评评理,你看咋样?”一番入情入理的话深深打动了江金枝二儿子的妻子,她惭愧地说:“大妹子,想想你说的那些话,我们做得确实有些不对。今后我们一定好好孝敬父母,不再让你为俺的家务事操心了。”
  
  在立案后的第19天,老人二儿子夫妇主动来到法庭,把1200元赡养费交到了李艳云手中。一场赡养纠纷在李艳云和风细雨的调解下圆满化解。
  
  “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
  
  五里河镇青年张某与妻子王某常因琐事吵架,久而久之,感情破裂。不堪忍受的王某于2009年6月来到法庭起诉,要求离婚。立案后,李艳云多次调解,但因矛盾大、积怨深,双方谁也不肯让步。无奈之下,李艳云决定公开审理。
  
  开庭那天早晨,李艳云刚到法庭门口,就看到大门外围了一大群人。原来是男方亲属来了几十号人,要把女方强行带回。张某的几个嫂子已经将王某架到了卡车上,王某虽大哭大闹,一个劲想往车下蹦,无奈对方人多势众,娇小瘦弱的她怎么也挣脱不开。
  
  眼看司机发动汽车要走,李艳云一个箭步冲过去,伸手死死抓住车门把手不放,她大声喊道:“不能走!你们这样做是违法的。难道连起码的道德都不懂吗?!”看着李艳云一副不要命的样子,司机将车熄了火。乱哄哄的场面刹那间变得一片寂静,一双双眼睛静悄悄地盯着李艳云,眼神中饱含惊讶。“见过不要命的,没见过李法官这样不要命的!”片刻的沉寂被一位在场的群众打破。
  
  “说实话,现在想想还都有些后怕。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调解完之后,李艳云才察觉自己出了一身冷汗,但她笑言那一身汗让她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我可能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但我要尽力成为一个称职的法官!”
  
  女子法庭挂牌成立第一天,李艳云就响亮地提出了“尽最大限度方便辖区群众,法官能多走一步,就让群众少走一步”的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的工作理念,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和便民服务。
  
  巡回审判开展以来,李艳云犹如和煦的暖阳,她走过,就会洒下一片真情。一起赡养案件中,75岁的杨老汉怎么也忘不了李艳云。至今,老人每次路过法庭,都会拐弯“串串门”,看看帮助过他的“法官闺女”。
  
  杨老汉有五个孩子,本应儿孙绕膝、安享晚年,却因二儿子杨亭怀疑他分家不公,不仅不再支付赡养费还搞得家庭不和。百般无奈之下,老人来到法庭求助。立案后,李艳云多次前往村子了解情况,做调解工作,都无功而返,只能选择开庭审理。
  
  然而,就在开庭的前一天,李艳云的父亲却因病住进医院,急需手术。但开庭日期已经公告,不宜更改,李艳云心急如焚。看着她作难的样子,庭内其他姐妹对她说:“李庭长,你请天假吧,案子我们来审。”看着姐妹们关切的目光,李艳云坚定地说:“案情我熟悉,还是我来吧!争取再调调,那么大岁数的老人,不能再让他折腾了。我跟我爹通过电话了。我可能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但我要尽力成为一个称职的法官!”
  
  就在李艳云她们讨论案情时,杨老汉突然出现在法庭,小心翼翼地问:“俺的事明天能解决吗?俺的官司能打赢吗?”看着老人满脸的焦虑,李艳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人民法官,岂能让群众对法院失去信心!”
  
  为了方便老人,庭审选择在老人家中进行。李艳云动情地对被告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不讲孝道的人是永远得不到别人尊重的!父母就是千错万错,我们也不能斤斤计较!”
  
  在李艳云动情的劝说下,被告羞愧地低下了头。李艳云抓住时机、顺水推舟,让他们爷儿俩敞开心扉、真诚沟通,不仅达成了调解协议,父子之间的心结也得以彻底解开。
  
  4年来,李艳云共审结民事案件620件,其中调撤577件,调撤率达93%,所审理的案件无一起申诉上访。
  

 

 (责任编辑:于洁秋)
责任编辑: admin

标签:#五里河 #为民 #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