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高校领域腐败 让高校回归“净土”

bet365体育官网网址/廉政文苑2015-06-11 21:26:57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高校是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场所,更是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中心,素来就有“象牙塔”和“社会净土”之称。但是,近年来,高校却也成为职务犯罪、学术腐败的多发区。“两会”期间,如何治理高校领域腐败问题成为代表委员谈论较多的话题之一。

  

  高校领域腐败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代表委员们认为,高校领域腐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后勤基建领域。这是高校领域腐败问题最集中的领域,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落马的高校官员,七八成以上是因在基建工程招标时受贿。2009年,武汉大学分管后勤和基建的常务副校长陈某和常务副书记龙某,因涉嫌受贿罪被正式批捕。就在同一天,广东湛江师范学院院长郭某在学校基建、财务等方面涉嫌存在经济问题,被刑事拘留。

 

  招生领域。近些年,从保送生、定向生、调剂生到少数民族预科生、特长生等招生中,都产生不少腐败现象。2009年,同济大学沪西学院院长鲁某违规招生受贿33万元,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

 

  学术领域。最常见的学术腐败是学术论文、著作抄袭,造假。2009年学术腐败呈现暴发性增长态势,在Google上输入关键词“学术腐败”,获得约137万条结果,足见学术腐败态势之严重。

  

  行政化是高校领域腐败问题的直接诱因

  

  高校领域腐败问题严重损害高校的形象,败坏民族良知,污染社会环境,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并给高校的稳定带来损害。高校的腐败现象,如不加以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后果不堪设想。

 

  九三学社中央认为,高校领域腐败问题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它表明我们的高等教育存在严重的体制机制问题。其中,高校体制的行政化是导致当前高校行政、学术腐败的直接诱因。

 

  高校的行政化,导致高校内部权力高度集中。随着高校不断扩招与规模迅猛扩张,高校基建以及招生事务便容易形成管理者的巨大寻租空间。

 

  高校的行政化,衍生出学术腐败。近年来高校盛行以论文发表量作为高校教师晋级的考核方式。这套以行政思维制定、注重量而少考虑质的考核标准,成为“学术腐败”的策源地。

  

  解决高校领域腐败问题的关键是去除行政化

  

  九三学社中央认为,行政化是导致我国高校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而高校领域腐败问题只是它最为恶劣的后果之一。解决我国高校领域腐败问题的关键是去除高等教育系统的行政化。为此,他们建议——

 

  国家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校领域腐败问题的治理。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惩处腐败分子,严肃党纪政纪,使干部受到警示教育。加强对高校领导班子的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健全高校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机制,严格落实好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决策程序,防止个别人独断专行,消除对学校领导班子监督薄弱的现象。

 

  高校要真正实现学术本位,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宗旨,形成尊重教师与学术,行政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风气和环境。要改革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机制,清除学术腐败产生的诱因,使高校教师能够潜心于教学科研工作。

 

  制定《高等院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和《高等院校学术委员会条例》,强化教代会和高校学术委员会的权力。要改变教代会可有可无、运行不规范的现状,学校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教师代表大会通过才能实施。要明确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和议事规则,完善学术委员会在学校重大事务决策中的辅助决策机制,保证学术性权力在学校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尽快制定并出台《高等院校信息公开条例》,加大高校信息公开力度。高校应及时将学校基本工作情况和有关信息报告公布,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监督。要定期公开学校财务收支情况;要公开重大基建项目信息;要公开招生程序,录取学生的资格、程序、结果等都要公示,确保高校的基建和招生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来源: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标签:#净土 #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