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为救国救民而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的伟大一生。上饶是方志敏的故乡,上饶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用方志敏事迹和方志敏精神来感染人、教育人、塑造人。这些年来,上饶市每年都坚持召开方志敏及方志敏精神研讨会,举行纪念方志敏、学习方志敏、弘扬方志敏精神的系列活动,开展方志敏事迹和故事全国巡讲,参加的群众与日俱增,党员干部更是踊跃。
方志敏的人生很短暂,但为什么崇敬方志敏、研讨方志敏、弘扬方志敏精神的人越来越多呢?究其原因,是方志敏及方志敏精神,如今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方志敏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我们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最生动的教材。具体来说,他有六个方面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珍视。
一是信仰观。方志敏在狱中留下的十几万字文稿,阐述了一个共产党人积极的、奋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信念如磐,充满了对未来中国的热切期盼,是最珍贵的精神遗产,也是用鲜血凝结的人间绝响。是什么让方志敏能够经受住腥风血雨的考验?是什么让他“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信仰。正因为他对党的事业有着无比坚定的信仰,所以才会不惧敌人的血腥镇压和残酷斗争,才会自觉筑牢精神的“钢铁长城”。今天,对我们来说,以方志敏为榜样,认清前进方向,坚定主心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所必须具备的政治素养。
二是创造观。方志敏从赣东北苏区实际出发,领导赣东北和闽浙皖赣人民,创造了以农民革命团为组织形态的武装力量,创造了土地革命的有效方式和政策,创造了拥有“铁的纪律”的红十军和一整套战略战术,创造了具有“五种精神”的强有力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十六字战略要诀。在方志敏的倡导和领导下,赣东北苏区首创了股份制,首创了地雷战,首创了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首创了一批为着战争需要的经济实体,等等。今天,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想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赢得应有地位,同样需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方志敏的这些“首创”,不仅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对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划新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是清贫观。方志敏是清贫精神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他在遗著《清贫》中写出了自己“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奢侈过”的人生态度,写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也写出了“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的真理。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实际就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就是用克制、理性和意志力来约束自我的欲望与行为的精神。他在遗著中提出的“五个不稀罕”、“五个宁愿”,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真实可信的人生誓言和宣言。今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清贫精神的现实意义集中体现在:珍视平淡的生活,保持穷则思变、富而思进的信念,永葆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永远牢记“两个务必”。
四是情趣观。方志敏十分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他曾写下一副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并常以高洁的松竹梅兰自励。今天,面对繁华世界的种种诱惑,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坚持理想信念,也要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觉地管好自己的生活圈和社交圈。
五是大局观。方志敏自始至终服从大局,听从党中央安排。他分批把一千多两黄金和整箱的银元送交党中央,以保障首脑机关正常运转;他忍痛割爱,把亲手组建并不断发展壮大的赣东北子弟兵红十军整建制调往中央苏区;他为掩护中央苏区大部队,指挥北上抗日先遣队向国民党统治中心——宁沪杭地区挺进;在怀玉山战斗中,他已经突破敌人三道防线,甩开了尾追之敌,但为了接应主力而返回,以致不幸被俘。他常说,党有指示,虽死不辞。这种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六是事业观。方志敏忘我工作,以为党工作为荣。他在《在狱中致全体同志书》中写道:“同志们!十分亲爱的同志们!永别了!请你们努力吧!我这次最感痛苦的,就是失却了为党努力的机会。你们要认识:你们能够为党工作,为党斗争,那是十分宝贵的。”方志敏一生为党工作任劳任怨,始终不顾病痛,坚持工作。坚持不懈地为党工作,并力求干大事、创大业,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考验。不为一时的落后所困,也不为一时的成绩所累,认认真真地去干,踏踏实实地去做,这是十分难得的。
方志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江西人民、上饶人民的骄傲。我们应始终坚持把弘扬方志敏精神的工作转化为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其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融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去,努力把弘扬方志敏精神的工作打造成政治工程、文化工程、教育工程;始终坚持用方志敏精神鼓舞群众斗志,形成爱我中华、推进发展的强大合力,形成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强大动力。(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