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奋斗者的答卷——从黄大年到钟扬的时代启示

bet365体育官网网址/晓闻天下2018-05-02 09:10:56来源:新华社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来希望?种子,哪怕只有一颗。”

  2018年4月,草长莺飞的时节。缅怀钟扬的原创话剧《种子天堂》在复旦大学首演。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当这句台词响起,钟扬穷其一生坚守的信仰,恰如一粒粒种子,正在人们心底生根发芽。

  2017年9月27日,钟扬遗体告别仪式在银川举行,700多家单位和个人敬献的花圈从告别大厅一直排到门前广场,将这里变成一片花海。

  和老人商量后,钟扬的妻子张晓艳做了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决定:把138万元车祸赔偿金全部捐出,成立基金会,用来奖励上海和西藏的优秀师生。

  “这是爸爸用命换来的钱,我们还是应该用在爸爸的事业上。”钟扬年仅15岁的小儿子,这样怀念着爸爸。

  生命无法永恒,精神却能不朽。

  2017年的冬天,钟扬在复旦大学指导的第一个藏族植物学博士、西藏自治区种质资源库主任扎西次仁出发采集种子;西藏大学教授拉琼等一批年轻学者担起了生态学学科建设的担子:“虽然困难,但我常会感到,钟老师就在前面引路。”

  钟扬生前曾说:“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

  吉林大学地质宫里,507室的明灯已经熄灭,隔壁的房间却仍旧灯火通明。

  按照黄大年生前设计的战略规划,黄大年团队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已在大庆油田创造了6700米井深的新纪录,智能化重载荷物探专用无人机搭载平台已建成,航空重力梯度仪工程样机研制重点研发项目已启动……

  黄大年事迹报告团成员、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任波说:“似一股清流,又如一盏明灯,黄大年与钟扬的故事,点亮了信仰之光,照亮了报国之路。”

  “大写的人,纯粹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里的人!”黄大年、钟扬的感人事迹令无数网友“泪奔”,更令亿万国人思考:这个时代,为何如此热切地呼唤奋斗?

  因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

  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不可能靠化缘要来核心技术;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迈向现代化,更不可能靠“搭便车”改变命运。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奋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需要奋斗。

  “在这艘驶向民族复兴的大船上,没有坐享其成的乘客、事不关己的看客,你,我,他,亿万中国人,都是划桨者、搏击者。”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崔开明说:“只有喊着同一个号子,朝着同一个方向,才能奋力驶向梦想的前方。”

  铭记,是为更好的前行。

  从校园到社区,从厂矿到军队,黄大年、钟扬的故事传遍四方。奋斗者的精神力量,正与新时代的使命召唤相辉映,鼓舞着更多人为梦想而拼搏,与时代同奋进。

  平均年龄35岁的吉林大学黄大年团队,平均年龄34岁的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7岁的中国“天眼”研发团队……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正是中国奋斗者英姿勃发、生生不息的写照。

  “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激活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激发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奋斗成为社会风尚,让社会的活力充分释放,让创造的伟力竞相迸发。”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说。

  黄大年、钟扬……仰望星空,奋斗者的精神之光熠熠夺目。正是这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3亿多中国人民发扬伟大奋斗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的澎湃力量,就一定能书写新时代奋斗者更加精彩的答卷!(记者陈芳、吴晶、陈聪 参与记者吴振东)


标签:#黄大年 #钟扬